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业认证 >> 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 正文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基本知识汇编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6日 00: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一、什么是认证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认证是指由外部专家通过现场考察某一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或达到)认定的标准规定的要求。认证是外部质量保证制度。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差距,指出改进医学教育的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依据标准对学校医学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诊断”,查找医学教育存在的不足,明确改革方向。

意义: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促进创新发展,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信誉。

三、《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共35条),其中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2条)、知识目标(10条)、技能目标(13条)。

第二部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共44条),其中宗旨及目标(4条)、教育计划(11条)、学生成绩评定(4条)、学生(4条)、教师(2条)、教育资源(6条)、教育评价(4条)、科学研究(3条)、管理和行政(4条)、改革与发展(2条)。

医学教育中强调交流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职业道德等领域。

四、医学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评估的区别


认 证
评 估
目的
帮助被认证学校查找医学教育存在的不足,明确改革方向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对象
专业
学校
性质
办专业资质的评价
办学水平的评价
内容
硬件是办学必备的条件,软件是认证检查的重点,学生质量是终极控制着眼点;不仅对所接受的教育情况全过程进行考查,而且特别注重对学校输出结果——毕业生实际掌握的技能进行考查评价
对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等办学硬件有规模和数量上的要求,重视硬件的达标
手段
强调各层次的座谈会
强调查阅材料
结论
只给出的是专业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的评价,通常分为完全认证、有条件认证、不予认证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五、专业认证考察的重点

1.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上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体系上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上倡导以PBL为代表的学生自主学习,考试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教育技术上推行基于web的网络学习)。

2.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的定位。

3.毕业生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4.专业课程体系与改革的评价。

5.专业建设各利益方的参与。

六、专家组现场考查的目的

专家组现场考查主要目的是核实学校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

七、专家组现场考查的内容

1.考查教学条件(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等。

2.检查近期学生试卷(含平时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作业等。

3.观摩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学生课外活动。

4.测试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考查其他能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现场和实物。

八、专家组如何召开座谈会

召开不同类型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包括教师座谈会(分别召开医学前教育教师、预防医学教育教师、基础医学教师、临床医学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分别召开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座谈会)、医学教育各专家委员会座谈会、管理人员座谈会(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服务部门)、各利益方代表座谈会(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地市医院和社区医院代表参加),必要时还需会晤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座谈会由专家组确定讨论提纲和参与名单。

九、座谈会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管理人员要了解和熟悉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势和亮点、不足和缺点、对策和目标三个方面。学生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缺点和不足、今后的发展规划三个方面。

十、会晤院(系)行政、学术、课程负责人的主要内容

听取被认证专业建设介绍,了解如下内容:培养定位、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安排、专业特色及适应性;院(系)为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的环境;师资结构及师资建设情况。

十一、会晤教师的主要内容

通过座谈、列席教研室学术活动,会晤专业课、基础课教师,了解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知度,了解教学状况、教师素质、教书育人、课程设置、课程组织、教材使用等情况以及参加座谈教师的看法和意见等,同时了解他们是否理解所讲授课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十二、认证中教研室(课程组)准备内容

1.教研室档案建设:教学计划、大纲、教案、讲稿、教材、课件(含网上资源)、师资建设(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训、进修)、教学改革专题材料(项目、举措、受益面、成效)、教学管理(文件、内部管理机制)、教学评估、教学效果、教学活动、实验报告、试卷及考试分析(含调控结果的评述)、学生成绩、学生座谈会纪要及调控结果等材料。

2.专项工作:(1)整理试卷、成绩。(2)检查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3)把好每位教师的上课质量关。

十三、认证中教师准备内容

1.整理教学资料:准备好教案、讲稿、课件。

2.按规范上好课:严格按照学校教学研究与质控中心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上好每一堂课。

3.改革与实践总结:总结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等经验。

4.做好座谈会准备:各课程支持培养目标实现的思考。

十四、认证工作的常见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不强;教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讲得越多,学生收获就越大;教师包办有余,指导不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从授课者、信息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

2.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三中心”的影响依然存在。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环境以课堂为中心、学习资料以教材为中心。

3.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不够人本

教学方法单一,灌输式,单向传授;考试方法局限,终结性,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不大。

4.利益方参与度不高

教职工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与决策的机会不多,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的意见少有关注;广泛利益方(院校的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和学生)参与教育评价不够,听取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的意见较少。

评估与质量管理办公室

2013-3-26